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全部 38 公司动态 24 行业动态 14

源头治理,“海绵城市”开启智慧治水新思路

时间:2019-12-12   访问量:2209

        今夏,江西、湖北、重庆、贵州等省份连遭强降雨,部分城市陷入“内涝成海”的尴尬。近年来,几乎年年暴雨、年年内涝,汽车“潜水”,市民“看海”的奇观也频繁出现。中国城市似乎出现“年年治涝年年涝”的困境,而“海绵城市”则为城市提供了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智慧治水新思路,能有效的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1.jpg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是城市整体治水的新思路。它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2.jpg

        “海绵城市”是当下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快排”的末端治理方式,导致超80%的水资源被直接排放。国内多地遇洪之后,也多采取紧急排洪的方式,将上游灾害转移至下游,这样虽然对上游区域的水涝问题有所缓解,但难免殃及机泄洪区村镇。而“海绵城市”是一种弹性的、可循环的治水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提倡“源头减排”,从源头来把雨水泾流控制住,来有效缓解我们末端治理的压力。“海绵城市”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为载体,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而在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一系列过程,力争让从城市直接流出的水减少到40%以下。

3.jpg

        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是一方面保护和恢复原有的河湖、湿地、民间坑塘等具有集水涵养功能的自然“海绵体”;另一方面是通过科学规划打造人工湿地、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等人工“海绵体”,就地蓄留和消化雨洪。近年来,我国夏季城市内涝灾害频发,频繁造成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为雨洪创造足够的蓄洪空间并进行资源化利用,缓解内涝问题。

        “海绵城市”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德国、瑞士、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早已开始建设“海绵城市”,并颇有成效。而国内,习近平在2013年底就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海绵城市”概念,并在政府、媒体和大众中持续发酵。与此同时,与“海绵城市”实施相关的政策高密度发布。随着一系列“实质性”政策出台,以及第一批16个,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公布,“海绵城市”概念已经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演进过程。

4.jpg

        “海绵城市”的建设开启了城市智慧治水新思路,也成为中国治理内涝的有效手段。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该从源头开始,加强生态城市的维系建设,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把水患威胁转化成城市改造更新的契机,从而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电移联想发展4G、5G,哑资源管理跟上了吗

下一篇:三大运营商齐刷刷发力物联网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