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称,截止至2016年5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4G用户累计约6173.2万户,移动4G用户超过电信联通总和。4G用户大规模增长,消费者对网络愈加依赖,这也让消费者对网速、流量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消费者的需求在加大,运营商们也在积极加快由2G、3G向4G消费升级的同时提速部署5G,争取在2020年实现5G网络商用,以最快速度抢占市场份额、抢夺消费者。运营商正如火如荼的发展4G、5G,要适应其发展,就必然会对运营商光纤网络的覆盖提出更高要求,而在光纤通信网络架构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的人井、杆塔、管道等支撑设施,及光缆、光交等通信哑资源设备也必然随之大量增加。
据三大运营商2016年中期业绩显示,中国移动上半年4G基站总数达到132万个;中国联通上半年4G基站总体规模超60万站;10月13日,中国电信已启动LTE五期工程无线网主设备(FDD)集采工作,集采规模预计达到30万个基站,规模空前;同在10月,网传广电网传广电也将在全国建20.3万个基站。此外,中国移动在不久前启动规模约为6114万芯公里的2016年度普通光缆集中采购招标;中国联通表示将跟进2016~2017年度光缆集采,需求量将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电信表示光缆需求量增长将随新增项目形式体现。这些都看出了各大运营商竞争十分激烈,为跟上4G、5G发展,通信运营商也正在大量投入哑资源建设。
哑资源的建设跟上了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速度,但哑资源的管理跟上了吗?
运营商的哑资源设备承担着数据信号传输的功能,它们的维护和使用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保障消费者的信号传输、网络等都离不开哑资源的建设。而哑资源出现的任何故障或问题,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感知。比如基站、光交箱被破坏、井盖被盗、井内资源被盗穿等哑资源受损,这些都可能导致消费者片区离网、信号阻断等问题,而将这些被破坏的哑资源修复或重建又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损失。哑资源的建设对运营商业务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也自然不言而喻。然而,运营商当下的哑资源管理状况似乎并不乐观。
哑资源具备了点多面广、分布在户外、网络结构复杂、外部环境多变等特征(譬如人井就具有埋于地下,点多面广等特征),这些特征使他们本身就不好管理。而目前通信运营商所采用的人工巡检及纸质记录的管理方式,让哑资源在自身出现故障或被人偷盗、破坏的情况发生时,基本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更别提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而纸质的资料不仅难保存也易丢失,这样就会对应的数据丢失,此外,纸质的资料也无法像信息化类的资料那样快速分类、查询、分析。这样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具有一定风险的,让哑资源管理的弊端和隐患逐渐凸显,持续下去,对通信运营商业务的开展、设施设备的维护、用户的体验等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会成为运营商4G、5G发展的绊脚石。
在此前,部分省份的运营商已经深刻意识到哑资源管理问题,开始尝试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哑资源管理问题。仅在今年,四方科技就先后为深圳电信、杭州电信、成都电信、沈阳联通等不同省市的多家运营商完成了智能人井监控设备的部署及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人井的精细化管理。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中国移动提出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移动传输能力政治提升会战”活动,应对数据业务流量激增给传输网带来的巨大压力,并整治传输哑资源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运营商大力发展4G业务,加快5G部署,哑资源管理问题必然需要得到有效解决,实现哑资源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标准化,最终有效支撑运营商4G、5G和全业务的发展,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只是哑资源的管理问题何时能够真正得到解决,还是得看通信运营商自己。